《一代宗師》斬獲12項大獎成為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大贏家,輿論都聚焦於這部電影所獲獎項的多少、是否名符其實。而作為內地電影觀察者,筆者發現,本屆金像獎的內地元素,僅僅剩下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,而《致青春》所獲得的獎項——最佳兩岸華語電影,也更像是個安慰獎。
  關註金像獎的內地元素,是因為自香港電影北上以來與內地的合作愈加密切,尤其是製片方的合作已經徹底打破了港產片與內地片的界限,許多影片都是在跨地域製作,內地、香港合拍片的概念也在淡化。可以說,華語電影三足鼎立的局面正逐步被打破,如今只剩下臺灣電影還保持著比較濃厚的本土氣息。
  金像獎作為香港的電影大獎,早些年堅持香港特色不動搖,少有內地片或臺灣片能進入其視野。然而隨著華語電影的提法愈加頻繁,金像獎也開始敞開其懷抱,甚至有幾屆,因為對內地片過於關註而引起爭議。從本屆獲獎結果來看,金像獎重歸香港本土的意圖明顯。
  在《一代宗師》的四大出品機構中,只有博納一家內地公司,博納對《一代宗師》的參與,也多是院線方面的貢獻。雖然憑藉“宮二”這一角色摘得本屆金像獎影后桂冠的章子怡是內地演員,影片編劇鄒靜之、徐皓峰也來自內地,更有趙本山、小沈陽等內地演員的加盟,但是這些內地元素的參與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《一代宗師》的港片特征。導演王家衛鮮明的香港個性,以及銀都、春光映畫、澤東三家與香港電影有各種淵源的製片方的大力參與,讓《一代宗師》的每一幀畫面都洋溢著濃厚的香港氣息。它在本屆金像獎的大獲全勝,可以視為香港電影有史以來贏得的最大的一次面子。
  由中影集團主導的《中國合伙人》,由於講的是內地三個創業者的故事,主要角色也由內地演員出演,所以,儘管有“我們製作”的參與和陳可辛的導演,看上去內地元素還是大大壓過了它的港味,只是《中國合伙人》在本屆金像獎上顆粒無收,還是讓內地電影顯得很是尷尬。
  金像獎被港味包圍,或是無奈的選擇,畢竟去年內地電影成績平平,尤其缺乏在質量上過硬的作品。《致青春》是部票房不錯的商業電影,但在文本貢獻方面並無過人之處,“兩岸最佳華語電影”的帽子,戴在它頭上並不合身。
  回顧一下主要針對內地電影創作進行總結的2013年電影導演協會表彰大會,其獲獎名單可以用“殘缺不全”來形容,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雙雙空缺,讓內地電影去年的慘淡收成一覽無餘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內地元素在本屆金像獎的“失意”完全是意料之中。
  想讓金像獎變得更像一個華語電影獎項而非香港電影獎項,內地影人還須多加努力,憑實力來自我證明,不只是依賴來自香港的創作團隊來提升影片的商業號召力,而是更需要借助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,讓華語電影真正打破風格隔閡,創作出能讓金像獎心悅誠服的作品。
  (韓浩月,知名影評人,海外網特約評論員) 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13dibe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